国外的光热设备商也已经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
第二,配件方面的承诺,好的材料和不好的材料,价格会相差很多,海尔不以赚取材料费为目的,而是选择较好的配件材料。以热水器行业为例,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厂家达5000多家,品牌超过6000个。
售后服务是大问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国与使用国,产业规模国际领先。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2008年,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主要负责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产品、太阳能集热器、元件等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将通过标准的制定让行业规范发展。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目前整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消费者整体满意度较低,行业格局亟须调整。为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太阳能行业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已针对太阳能热水器于近年拟定了几条标准。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朱军表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聚集了数千家制造企业,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拉动下,这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据了解,我国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并没有实行生产许可制度,大部分太阳能热水器一般不使用电,也不需要通过中国强制认证(3C)。准入标准缺少、企业鱼龙混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迫在眉睫。在新修订法中,改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分摊机制,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把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改为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资金包括国家财政年度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依法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等。
据了解,除了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各地也出台了推动光伏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安装总量是40MW,累计安装总量只有140MW,而2009年全年安装量就有160MW,是上一年的4倍,比以往累计安装总量还要多,足见中国光伏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四是光伏技术的滞后使环保问题与高能耗问题凸显。电网企业必须收购,这样就有严格要求,如果达不到收购任务就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
王斯成在第二届亚洲光伏峰会上表示,国家现在制定目标是2020年达到20GW,相当于以前1.6GW的目标已经提高十几倍,但是相比于日本的28GW目标还是很低的,各个省没有光伏发电目标,各个大的光伏发电企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细化的规划目标,这就让国家在制定长远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依据。三是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曾说,目前光伏装机投资成本每千瓦约18000元左右,而常规火电的投资成本约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电价是常规火电电价的3倍以上,成本太高是光伏规模化发展的重大阻碍。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专项基金的建立保障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资金需求。第三,金太阳工程补贴资金不足,企业不赚钱。
修改后新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 首先,由全额收购改为全额保障性收购。据任东明介绍,中国光伏产业能耗高,国际先进水平130~150kWh/kg,国内200~300kWh/kg。其所以把全额收购改为按照规定完成收购,这是由电网收购实际决定的,任东明解释,全额收购很难,原来说电网企业全额收购,但光伏发电的目标总是调整,实际操作起来是很难,现在是每年或者隔两年确立目标,让电网企业必须收购,这样确立的是固定的死目标。所以完全的全额收购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此外,据记者了解,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改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可再生能源法》做了修订。此外宁夏、上海、锦州等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政策。
此外多晶硅产能有过剩的倾向,行业的调控和规范有待加强。一是要想实现平价上网,还需要光伏发电达到市场化竞争程度。
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北京自2010年1月开始实施《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出六大光伏发电工程据悉,这一5兆瓦的光伏电站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资,将采用5.7平方米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此外,新奥生产的5.7平方米硅基薄膜电池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是目前世界上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最高转换率。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太阳能源公司宣布中标该项目,为其提供双结硅基薄膜组件、配件产品及其他相关集成服务。
据介绍,原有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转化率仅维持在6%,新奥则将其提高到9.2%。【中国能源网讯】近日,根据新华网消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硅基薄膜光伏电站项目——国家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电站项目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动工
以太阳能电池为核心和主导的新能源革命,将成为改变中国和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和有效途径。能源革命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能源网讯: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西南财大能源研究所、中国言实出版社和通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实现太阳能电池具有经济意义的发展,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提。西南财经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建生全面而详细地阐释了能源革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发展新能源的意义可以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而低碳经济正席卷全球的今天,快速崛起的中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等重要举措助推这一革命,切实担当起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家园的重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结合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新能源问题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食粮,但地球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有限的,难以维系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的诸多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最重要能源物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可利用化石能源终将面临枯竭,人类依托科技进步,大规模寻找、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已势在必行。
论坛同时举行了《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新书首发式。当然,这需要技术上的突破,需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
刘汉元强调:以太阳能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需要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处于世界经济格局急剧变革中的当代中国,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典范形象,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感。
他说,人类社会正面临一场有史以来深刻而伟大革命——能源革命,其核心是以太阳能电池为基础的新能源革命。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论坛致辞中指出,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严重威胁,加快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识,而太阳能是目前及未来可再生能源中最清洁、最环保、最经济的能源。在当前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推动新能源革命已经势在必行且不可阻挡。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必将对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解决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与会人士认为,随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发展理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我国应加快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助推力。随着低碳经济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能源必将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
这本书由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与西南财经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建生联合著述,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告诉人们,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可缓解我国资源压力,确保中国能源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网讯:《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一书首发式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如何实现太阳能电池具有经济意义的发展,是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发布评论